桃杏芬芳,大寨旗飞扬


发布时间:

2014-04-10

     晨曦微露,清寒寂寥被春意拂去变为阑珊。清脆的闹铃,将我从睡梦中牵引出来,大寨精神陡然呼喊。匆匆洗漱完,带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大寨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条幅及照相机就奔进了已经候在楼前的中巴车。中巴车驰骋途中,大家睡意朦胧,但路旁及山上的花朵却已竞相开放。也许他们仿佛与大寨斗艳般想吸引大家的眼球,可大家最终还是被大寨时代所留下的古朴窑洞启开了眼。
       1964年,伟大领袖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于是,神州大地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那时候,大喇叭里唱的是学大寨的歌,台上演的是学大寨的节目,墙上写的也是学大寨的标语……可以说,当时的农村文化即大寨文化。去年秋,曾多次从松溪河前经过,已不记得红色的大寨被我的眼睛多少次略过,可就是没能登上虎头山,去看看狼窝掌。如今神奇的大寨毅然矗立在我面前,无限的遐想顿然要变为现实,初始的欣喜也逐步从停车场上行,便是总理纪念亭。周总理曾三次到大寨,虎头山山上山下留下了总理的足迹。大寨人不忘总理关爱,特建亭立碑以为永远纪念。过了纪念亭,迎面便是一巨石,如立虎一般,上镌“虎头山”三个字。大家在虎头石前照了像,便来到了陈永贵墓前。这是一座石砌的墓冢,坐南面北,墓前青石上刻“陈永贵之墓”五个字;墓前立一石碑,上面刻着“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在陈永贵墓不远处,是山西省著名作家孙谦的墓地,就是这位作家,写出了《大寨英雄谱》,把大寨英雄的事迹传遍全国,死后也把自己的遗骨留在了虎头山上。作为一个作家,他实实在在把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融化到大寨之中了。之后有到了虎头山上大文豪郭沫若的纪念杯,纪念碑后面镌刻的是烫金的《颂大寨》。
        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
        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
        狼窝成良田,凶岁多大熟。
        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虽然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这首诗象征着郭沫若开始走下坡路,但却让大寨精神成为时代的象征,也许这就是文学给不了的魅力。从陈永贵墓拾阶而下,脚下仿佛缩写着陈永贵的人生旅程:72、38和8的台阶组合分别蕴涵着陈永贵享年72岁、党龄38年和在央工作8年的寓意。人生苦短,当年那名震华夏、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总理——裹着白头巾的领导人,如今静卧在虎头山下。走完118级台阶,便进了大寨展览馆的院子了。陈永贵巨大的花岗岩雕像矗立在繁花翠草之间。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憨厚的微笑,面部的肌肉定格在坚毅与自信中,头上那顶白毛巾似乎在随风抖动,雕塑家的鬼斧神工不禁让人赞叹。进了村,我们参观的第一站便是陈永贵故居。这是与一般百姓住宅毫无两样的两孔窑洞,院内有三间东厢房。东厢房里有会客厅,厅内有毛主席接见陈永贵的照片,陈永贵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陈永贵同家人的照片。两孔窑洞的东屋是厨房,菜板、大水缸、木碗柜,还有橱上青绿色的三斤容量的大油瓶,使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西屋,则是陈永贵的卧室,一铺土炕,一架旧式衣箱,一部老式电话,陈永贵正是从这土炕上穿着衣柜里的山西农民服装走向北京的。
       “大寨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敢字当头、敢为人先是大寨精神的灵魂和精髓。大寨精神是晋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璞书记在大寨掷地有声的一席话,让我在走进大寨,体悟大寨时候有同样的感受。张璞书记进一步解析大寨精神:首先是担当,其次是创新,第三是干事创业的激情,第四是实干精神。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战,发展的深水区,秉承大寨精神,将会促进新的发展。张璞书记在大寨也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建设中,亟待弘扬敢字当头、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而对于我们公交人就应该结合实际,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力求创新,秉承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识与气魄,踏踏实实干事,彻底摒除“四风”,做到安全运营,优质服务,亮化晋中市最大的窗口,促进晋中公交跨越发展。
       春寒料峭枝头俏,桃花杏花齐开放。大寨的桃杏在山中微露浅笑,用它独有的魅力在迎来送往感悟大寨精神的每一位人。春意昂扬,寒意阑珊,忆往昔,那“全国学大寨”的号角依然嘹亮,而今日,“大寨学全国”的劲头仍让你我汗颜。那么就让我们听着嘹亮的号角声,甩开汗颜,一起让大寨精神助推晋中公交的发展,引领城市的发展吧!

关键字:晋中瑞达公交,交通,线路,服务人民,绿色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