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体公交站缓解停车难
发布时间:
2013-07-31
市政协委员曹志伟献计综合开发公交枢纽站 46万㎡用地可换29325个停车位
广州机动车数量连年增长,停车位不足问题凸显,公交站场能否建成新型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难?日前,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提出《科学集约使用土地,综合开发建设公交枢纽站场》提案,该提案得到市国土房管局、市交通站场中心的回复,市国土房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支持公交站场立体开发,对于新建的公交用地,支持地上、地下开发,公开招拍挂。
文/本报记者王鹤
在《科学集约使用土地,综合开发建设公交枢纽站场》提案中,曹志伟称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广州市内(不含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市和从化市)的公交首末站总数为505个,总占地面积为46万㎡;而按照市内现有公交线路总数标准,公交站场需求约为73万㎡,缺口约为37%。
设想:P+R+M模式缓解停车难
提案称,目前广州公交站场建设既缺钱又缺地,建议政府采取P+R+M(Park+Ride+Mall模式,即停车场+换乘+商业城)模式来建设公交枢纽站场。
提案对P+R+M模式是这样假设的:改变传统用途单一的公交站场模式,可将一个公交站场建成地下三层、地上八层的建筑物。于是,地上的一、二层用于公交站台,六、七、八层做公共停车场,其余的楼层可用于商业用途;而地下的空间也可用于停车场、地铁接驳及商业等用途。
难点:公交站用地性质要调整
在提案中,曹志伟算了一笔账。利用现有公交站场的46万㎡用地,地上建筑密度50%,容积率3.5,首层架空,地下开挖密度70%,地下三层、地面八层的综合公交枢纽站场,可以建成总面积达280.6万㎡的综合公交枢纽站场。按照4层做停车场计算,其中,P(即停车场)的建筑面积达117.3万㎡;R(即换乘,含室内外的公交站台、地铁接驳区)的建筑面积达85.1万㎡;M(即商业区,含地下、地上)的建筑面积达101.2万㎡。
这样,85.1万㎡的公交站场(R)满足了目前73万㎡公交站场的需求;117.3万㎡的停车场(P) 可以提供29325个停车位。
曹志伟告诉记者,P+R+M模式在国外很多城市都有推广,不过,曹志伟认为,这一模式的最大困难在于公交站场的用地性质难以突破,“这需要将公交站场用地性质调整为‘综合用地’,允许综合开发建设公交枢纽站场”。
政府:支持公交站场立体开发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工作人员称,对于新建的公交用地,支持地上、地下开发,公开招拍挂;对已有的公交用地,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可通过补缴土地出让金的方式进行立体开发;新建的,根据规划局的规定,公交站场的部分可通过划拨的方式,经营部分可通过招拍挂出让。
广州市规划局工作人员称,市规划局在规划上支持开发立体综合公交站场,并且在规划上预留了用地,支持建设公交站场。但是,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商业方面谁来投资、谁是经营主体。
“一栋综合楼立体开发的话,既有公交站场部分,也有经营部分,那发放一个国土证还是两个国土证?”市国土房管局代表称:“可采用发放一个国土证的方式,但在国土证上做备注。”
建议:进行试点论证
针对市交通站场中心和市规划局提出的问题,曹志伟建议可在该经营性用地出让时就带无偿配建公交综合站场的条件拍卖,即类似于“保障房的配建制”。“其实际上是政府用‘招拍挂’的土地价去换取开发企业提供的公交站场或停车场,简而言之是以站场抵地价。”
曹志伟分析道,这便于开发企业量力而行,开发企业在竞投土地时将配建公共设施的成本列入竞投成本作为竞拍的控制指标;政府使用配建制较代建制更易运作,直接用地价换取站场比建成后回购站场更为便利,政府的土地是现成的,缺的是建设的资金和运作人员,将此二者交给较为专业的开发企业,政府只承担统筹工作,效率会更高。
那么,利用现有的公交站场用地建设立体式公交枢纽站场到底是否可行?曹志伟建议市交委选1至2个公交站场作为试点,建成后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相关部门进行论证,从技术、法规等方面充分讨论。
关键字:晋中瑞达公交,交通,线路,服务人民,绿色公交
相关新闻
绿色公交、创新管理、科技发展
晋中瑞达公交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思凤东街
线路咨询及监督电话:0354-8593456
公交卡业务咨询电话:0354-3260206
人才应聘求职电话:0354-3260212
传真:0354-3205285

扫一扫
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