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公交必须回归公益属性


发布时间:

2013-06-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开栏语:一年前,《莞镇周刊》为东莞镇街而生,深入报道镇街的人和事。从本期开始,我们会从镇街读者中邀请一些时事观察员,点评镇街报道,讨论镇街热点,一起建言献策,从镇街里读懂东莞。

    期待《莞镇周刊》继续以独家的特色、独家的角度、独家的风格、深刻的思考,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性。 ——— 黎启天

    东莞是一个打工城市,我希望该报更加关注新莞人的七情六欲,以及他们的悲欢离合。 ——— 王松平

    希望《莞镇周刊》继续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问题,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东莞镇街存在的问题,能够语言犀利、视角独特地针砭时弊,真正做到敢说敢调查,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 梁智勇

    镇街公交安全不被重视

    主持人:上一期莞镇主要报道了镇街公交问题,治理镇街公交,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黎启天:要遏制公交抢客、超载等现象,我认为关健是要考虑如何消除公交“逐利的错位”,让其回归到“公益的本位”。

    王松平:我认同黎启天的观点。东莞公交运营生态是“恶性循怀”,所谓“恶性循环”,是公司“私化”,增加了诸多不安全因素。东莞公交要真正安全,除政府部门敢于作为外,还可借鉴欧美模式。

    梁智勇:确实如此。很多事故虽与跨镇抢客有关,但更多原因是镇街对公交安全的不重视,公交冒黑烟、掉零件等现象时有发生,司机安全观念也不强,抢道、超速等现象严重,根本问题就是镇街公交没有周边大城市公交的理念。建议尽快更换老旧公交,虽然是一笔大投入,但可以通过车身广告和政务宣传等方面增加收入。

    樊挺:一旦利益至上的话,公交不出事才怪。上述几位谈得都比较充分,但我仍然还要补充一点,镇街公交一定要体现其公益属性,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措施加强管理。

    谈谈《莞镇周刊》的这一年

    主持人:过去一年,东莞针对镇街层面做了许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水乡地区一体化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等,《莞镇周刊》都给予了大量报道,当中有哪些给你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黎启天:南都过去一年镇街新闻报道选题紧跟时政大势,对社会焦点、难点不回避不盲从,有思想有锋芒。其中印象较深刻的有《退烧的村福利》,报道抓住了东莞产业转型和村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透视出“不愿意忍受转型的阵痛,不下决心转型”的观念现状,也给人以“再这样发展下去,有些村可能会变成东莞的‘希腊’”的警示,相信这对许多村民有较大感触。

    王松平:南都的新闻报道全方位,传播正能量,尤其在“东莞水乡一体化”报道中,体现了“海”与“涧”。报道如“海”,体现了新闻的大纵深、大视角、大前瞻;细节如“涧”,在统领水乡一体化的报道中,南都从细节入手,以细节深入,更具张力活力。

    梁智勇:《莞镇周刊》内容广泛、视角独特、观点明确,围绕东莞各镇发展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涉及欠发达镇街经济发展的建议、政治改革、文化发展等方面提出的意见都比较中肯,有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如4月19日的《位置和饭碗 村组绕不开的雷区》和5月24日《欠发达地区要有“飞地”理念》等评论,读后印象深刻。

关键字:晋中瑞达公交,交通,线路,服务人民,绿色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