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交都市”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战略


发布时间:

2013-02-21

来源:东南商报    

  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往年两会中,类似话题也反复被代表、委员提到。客观上,城市交通拥堵是目前绝大多数现代化都市遇到的一个顽疾,但如何破解,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委员建议中,市政协委员、市园林局高级工程师陈锡波就提出了关于加快公交都市建设的建议。他表示,提高我市日常出行的公交分担率、发展公交都市应成为我市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记者 范洪 实习生 张修齐

  我市公交分担率不到深圳一半

  所谓公交都市,就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在交通资源和环境资源严重制约的背景下,要求城市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联合发展,由公共交通解决市民出行问题的城市发展模式。

  陈锡波说,我国于2010年在深圳率先提出建设公交都市,去年深圳公交分担率已接近55%,而我市目前公交分担率刚接近20%。

  来自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数据:10年间,我市城市道路长度增加2.1倍,人均道路面积增加1.7倍,但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4.6倍,私家车保有量增加9倍,日均机动车出行增加了24倍。这就是为什么市民觉得城市道路越来越宽,但出行却越来越堵的原因。

  陈锡波表示,我市城市交通已进入了“阵痛期”,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现有路网的交通承载力已逼近极限,难以为继。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城市和交通发展模式,不出几年,我市城市交通将由目前局部、时段性拥堵变为全城、全天候拥堵,届时宁波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堵城”。

  把“公交都市”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战略

  从其他先进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来看,建设公交都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城市拥堵、市民出行难的唯一途径。陈锡波说,结合宁波实际,实施公交都市战略,要把人的居住与就业、购物、商务、娱乐等结合起来发展城市形态,减少人的流动。此外,城市要以公交走廊与公交场站综合体为纽带,实现居住区与商贸商务区之间快捷的人员流动。

  陈锡波建议,我市应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交通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系统(步行、自行车、水上巴士)为触角”的一体化城市公交体系,力争在2025年将公交分担率提高到50%左右。对此,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制定公交都市发展战略,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框架,把建设公交都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客到达站点的距离

  对于具体举措,陈锡波也在建议中谈到了自己的构想:首先从宏观上逐步将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商业、办公等用地和交通出行集聚在公交走廊的两侧,在社区内打造慢行交通体系,将最集中的出行量布置在站点500米距离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客到达站点的出行距离。

  在目前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基础上增加规划,形成环线,同时规划建设“二纵二横”井字型的快速公交线,如:世纪大道—下应大道、环城西路—江北大道、通途路、鄞县大道。还要规划大型的公交枢纽站,建立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之间的快速换乘系统。建议今后5年规划建设火车南站枢纽站、客运中心枢纽站、汽车西站地段枢纽站、世纪大道王家弄枢纽站、东部新城枢纽站、洪塘枢纽站、庄桥机场枢纽站、南部新城枢纽站等若干个大型公交枢纽站。而在城市主要入口则要建立大型停车场和公交换乘站,如高速宁波东、宁波北、机场路高架和轨道交通起始站,让外来车辆在入口处免费停车,人员换乘公交进入市区,并做好轨道交通站点与常规公交的转驳。

  中心城区投放公共自行车,鼓励公交换乘

  在完善公共交通一体化方面,陈锡波委员也谈到,首先是立法,明确规定建设公交场站的土地和已建成的场站不能改作他用;争取在5年内建成20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到2020年城市重点区域内大多数单向3车道的道路都建有公交专用道,形成系统。

  要明确把“单车公交”列入公交体系。在“三江六岸”、轨道和公交站点、大型商场、大型办公楼、公园和大型公建周边建设自行车租赁点,投放公共自行车。

  此外,打造智慧公交,制定一定时间内换乘公交免费或优惠措施,鼓励公交换乘,并大幅度提高城市核心区和交通拥堵区域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减少车辆在城市核心区和交通拥堵区域的停留时间。通过交通需求管理系统的建设,增加市民对公交出行的需求,引导市民减少对小汽车的需求。

关键字:晋中瑞达公交,交通,线路,服务人民,绿色公交